4個動作學習策略的應用

無論你的專業背景是物理治療師、皮拉提斯老師、健身教練或瑜珈老師等,其實我們都離不開一件事情,就是「動作教學」!我們知道,動作學習的過程包含多種機制,這些機制具有不同的特徵,而且它們涉及的神經系統也在不同的區域。

a woman exercising with dumbbells
Photo by MART PRODUCTION on Pexels.com

今天想分享的這篇文章

Updates in Motor Learning: Implications for Physical Therapist Practice and Education.

Leech KA, Roemmich RT, Gordon J, Reisman DS, Cherry-Allen KM. Phys Ther. 2022 Jan 1;102(1)

將過去的文獻更新統整,總結為以下四個常用的動作學習策略,來幫助大家在動作教學的層面,可以更上一層樓。這四個策略,分別為:

1. Use-dependent motor learning

2. Instructive motor learning

3. Reinforcement motor learning

4. Sensorimotor adaptation-based motor learning

Use-dependent motor learning

掌管『 Use-dependent motor learning 』的神經元在動作皮質區(motor cortex)與脊髓(spinal cord)。這是透過不斷的重複練習與反覆修正,來改善動作技巧的學習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勤能補拙』。這幾乎是最被廣為使用的動作學習策略。

但在使用use-denpendent的學習技巧時,指導者必須特別以下注意兩點。

第一、學習者必須能夠主動地執行動作練習(active movement)。

第二、學習者必須思考自己到底在練習什麼動作技巧(cognitive engagement)。

但是,這個策略有一個致命的缺點:耗時。

對於比較沒有耐心,希望能馬上看到成效的學習者來說,若只以Use-depedent的方式介入,是非常沒有效率的。因此,我們常常須再額外加入第二個也被廣泛使用的動作學習策略『instructive motor learning』來提升動作學習效率。

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Instructive motor learning

掌管『Instructive motor learning』的神經元在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prefrontal cortex)。這其實就是在動作教學的現場,指導者所負責的主要工作。

指導者可以提供不同的外在回饋方式,例如口語引導、觸覺引導、錄影等,來減少學習者錯誤的動作策略,就是所謂的『表現獲知(knowledge of performance)』

『Instructive motor learning』也常被稱呼為『外顯式的動作學習(explicit motor learning)』 。透過前額葉皮質區處理後的學習資訊,往往可以產生快速的動作技巧優化。

所以Instructive motor learning很大的一個優點就是:省時。

記得:Instructive motor learning的策略若要能發揮作用的話,指導者必須確認在給予教學回饋以後,學習者必須能夠自主清楚地描述:『什麼是想要的目標動作策略?什麼則是代償或不建議的動作策略?』

其他必須考慮的是,由於Instructive motor learning是由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所掌管,所以對於認知功能受損或尚未發育成熟的個案來說,使用Instructive motor learning進行動作學習可能是徒勞無功的。

Reinforcement motor learning

掌管『Reinforcement motor learning』的神經元位於基底核(basal ganglia)。這種動作學習策略,是採用二分法、非黑即白的方式,將動作任務的結果分為成功或失敗。

舉例來說,若我們讓一個籃球的初學者直接去練習投3分球,但什麼技巧都不教他的情況下,只會有兩種結果:進或不進。也是所謂的『結果獲知(knowledge of result)』。

在上述的例子中,這位初學者可以透過自由的動作探索,尋找出一套方法,增加進球的成功率。這樣的動作學習策略,除了會啟動多巴胺的獎賞回饋機制以外,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加初級運動皮質(primary motor cortex)的可塑性。

Reinforcement motor learning的學習效率跟下一個要說明的Sensorimotor adaptation motor learning來做比較的話,是比較慢的。但是學習保留(retention)的時間反而是比較長的。

Sensorimotor adaptation-based motor learning

掌管『sensorimotor adaptation-based motor learning 』的神經元是小腦(cerebellum)。這是一種內隱式的動作學習策略(implicit motor learning)。主要是透過改變學習環境的感覺刺激,讓身體的動作系統重新校正(recalibration)。

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有個髖關節置換後的患者,抱怨髖關節的肌力跟柔軟度等都已經恢復,但走路的動作還是覺得不自然。這時我們可以請他去練習在水裡面走路,雖然都是走路,但是在陸地跟在水裡面所接受到的感覺刺激不同,身體必須在水裡重新校正『重心』、『穩定度』、『平衡』等。

這種透過提供感官干擾的動作學習策略來產生動作改變是相當迅速的,甚至短到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此外,它也常常與『Instructive motor learning』搭配使用密不可分,前者是內隱式的動作學習策略,而後者是外顯式的動作學習策略

結論

我們必須記得:所謂的『練習』,是一種沒有重複的重複學習特殊形式(practice is a partiular type of repetition without repitition)。在下一次的練習當中,都必須不斷修正地比上一次更好,才可能產生學習效益。而指導者必須有能力根據學習者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動作學習策略。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看作者幫我們整理的以下兩張圖片加深印象吧!

圖片一
圖片二

延伸閱讀:4個影響動作控制與學習的因素:治療師、教練或身心教育專家都要知道的觀念!


免費訂閱的我的電子報,

一起學習成長!

參考文獻

  1. Leech KA, Roemmich RT, Gordon J, Reisman DS, Cherry-Allen KM. Updates in Motor Learning: Implications for Physical Therapist Practice and Education. Phys Ther. 2022 Jan 1;102(1):pzab250. doi: 10.1093/ptj/pzab250. PMID: 34718787; PMCID: PMC8793168. 點擊前往

回應站長